6月2日下午,院长梁玉蓉以《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努力构建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为题讲授专题党课。党委副书记刘志明主持会议,全校副处级及以上干部,各教学系(部)科级干部、教研室主任参加学习。
课上,梁玉蓉围绕“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我校构建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践探索”、“当前学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三个部分进行讲授。
梁玉蓉指出,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一是加强党对高校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管人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政治保证,必须加强政治建设、把稳政治方向,教育引导教师感悟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二是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重点培养学生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推进创意、创新、创业“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企业家精神。三是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建立师德师风和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弘扬尊师重教、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良好风尚,着力解决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四是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要找准应用型高校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的战略定位,搭建高校创新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紧密合作的创新平台,立足地方性、行业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五是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环境。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增强服务人才意识和保障人才能力,牢固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理念,不断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能和治理水平。
梁玉蓉强调,我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建成特色鲜明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工业大学目标,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形成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是强化能力、注重实践,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勇担培养应用型人才新使命,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新模式,逐步完善应用型人才新体系。二是以练促教、教学相长,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学校扎实推进课程改革,注重强化实践教学,提质深化双创教育,创新优化校企协同。三是以赛促学、学以致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围绕“学”实施“赛课融合”行动计划,聚焦“赛”实施“一区两盟三金建设”行动计划,紧扣“创”打造“两新一智”省级双创新高地,突出“用”深度构筑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四是产创一体、共育人才,打造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强化完善“产学研用”整体设计,建设产创主体,探索创新“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打造产创范式,深化拓展“入企来校”培养路径,构筑产创平台。
针对当前我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梁玉蓉表示,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动教育结构优化,进一步凸显应用型特征,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破解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推动应用型新工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加强产教供需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性。要聚焦产业关键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与知识结构,在专业设置、课程模块、教学核心环节方面进行精准对接,推动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二是要推动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凸显应用型办学特色。要坚持应用导向的办学方向,把学校传统的优势学科专业做强、国家战略急需的学科专业做精、新兴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做实,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协调共生、支撑发展的学科专业生态体系。三是要面向区域社会发展,锻造高质量师资队伍。要面向服务国家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能力与配置优化、实践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管理机制改革,造就一支有理想讲信念、懂技术勇创新、敢担当勤奉献的高素质应用型师资队伍。四是要更加重视产教融合,发挥科研育人作用。要重视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和任务驱动的科技攻关,构建融合开放的科研和人才培养生态,积极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的战略需求。五是要注重学校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注重课程突出应用技术和工程技术教育,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行创新实践引领的教学模式,建立双导师制,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刘志明在课后总结时表示,此次专题党课紧扣主题教育的主题主线,既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体会,又有对当前高等教育形势的研判和分析,还有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深入探讨,立意深远、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激发干劲,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以及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